50歲以后,隨著年紀的增長,骨質流失,骨密度下降,骨關節出現問題。如果情況得不到控制,很容易出現骨質疏松,增加骨折風險。因此,在體檢中,醫生總會建議50歲以上的人做骨密度檢查。對于骨密度不達標的人,醫生會針對性進行檢查。那么,50歲以后,標準骨密度是多少?如果沒有達標,應該如何增強骨密度?骨密度檢查儀廠家帶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50歲后,標準骨密度是多少?骨密度是反映骨質健康情況的一種標準,通常需要專門的儀器檢查得出,一般用T值表示。對于50歲以后的人,如果T值大于-1,說明骨質正常,骨骼健康。如果T值在-2.5到-1之間,說明肌肉力量低,骨質增生外流。而當T值小于-2.5時,說明有骨質疏松的風險,應該引起重視。
這里需要提醒大家的是,骨密度檢查是針對懷疑有骨質疏松癥狀的人做的檢查,OSTEOKJ3000M/M+超聲骨密度檢測儀是南京科進實業有限公司經過國內市場調研后推出的設備,該型號的骨密度儀可自動調節探頭間距,提升了檢測精度和舒適度,適合各個年齡段人群的跟骨骨質狀況檢測,適用于各類醫療和體檢機構,超聲檢測技術安全可靠,對人體無害,兒童和孕婦均適用。
50歲后,骨密度低,應該如何增強?如果骨密度低,說明骨骼健康出現了問題,容易在扁平骨,腕骨等出現骨質疏松,給身體帶來痛苦,影響正常生活。骨密度過低除了骨質疏松以外,還會導致身體酸痛,影響正常的肢體活動。因此,應該及時調養,增強骨密度。
首先,增強骨密度應該及時補鈣
人體骨骼的主要成分就是鈣,因此想要增強骨密度,首先就應該補鈣。其實補鈣一種是通過服用鈣劑,另一種就是從食物中攝取,補充缺失的鈣。
生活中常見的含鈣量高的食物有蝦皮,豆腐,雞蛋,莧菜,油菜,白菜以及牛奶、奶酪等,如果骨密度不達標,可以適當食用,補充鈣質,促進骨骼健康。
在吃完這些食物以后,出門曬曬太陽,促進身體維生素D的合成,促進身體鈣質吸收。
另外,對于更年期的女性來說,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身體對鈣質的吸收變弱,骨密度下降。針對這種情況,應該先補充雌激素,然后在補鈣,這樣標本兼治,效果明顯。而常見的雌激素含量高的食物有豆漿,豆皮,蜂王漿等,女性可以選擇性食用,調節激素水平,保證身體健康。
總結一下,50歲以后,隨著衰老的來臨,骨密度會下降,導致骨質疏松,骨折等,受檢者應該攝取足量鈣質,積極運動,促進骨骼健康。